简体中文

ANA荧光模型-细胞核荧光染色模式

  • AC-1
    均质型
    (Nuclear homogeneous)
    弥散(Diffuse)

    细胞核呈现均匀荧光,根据细胞基质的不同,部分核仁有荧光。分裂期细胞(中期,后期和末期)染色质浓缩成为染色体呈均匀、透明的荧光,且亮度更强。

  • AC-2
    致密细颗粒型
    (Nuclear dense fine speckled)
    无(None)
    间期细胞核呈现大小不一、荧光强度不同、分布不均的颗粒,且这些颗粒在某些区域排列密集,而在其他的区域则较为稀疏 (典型的特征)。分裂中期板区呈现强颗粒荧光,并有明显的粗颗粒核型。

  • AC-3
    着丝点型
    (Centromere)
    着丝粒(Kinetochore)

    间期细胞呈现离散型的粗荧光颗粒(40-80/细胞),分裂期细胞的中间位置出现带状的浓缩点状荧光。

  • AC-4
    细颗粒型
    (Nuclear fine speckled)
    细颗粒(fine granular)
    细胞核呈现细颗粒样荧光,部分核仁阳性,分裂期细胞 (中期,后期和末期) 浓缩染色体阴性。例如抗SS-A/Ro, 抗SS-B/La。

  • AC-5
    粗颗粒型
    (Nuclear large/coarse speckled)
    剪接体/核基质(spliceosome/nuclear matrix)

    细胞核呈粗颗粒样荧光,核仁部分阳性。分裂期细胞(中期,后期和末期)浓缩染色体阴性。如:抗-Sm抗体,抗-U1RNP抗体。

  • AC-6
    核多点型
    (Multiple nuclear dots)
    6-20个核点,NSpl,PML小体(6-20 nuclear dots, NSpI, PML bodies)

    出现清晰可数的点状荧光(通常6-20个),例如SP-100。

  • AC-7
    核少点型
    (Few nuclear dots)
    1至6个核点,螺旋小体,卡哈尓体(1 to 6 nuclear dots, coiled body, Cajal bodies)

    出现清晰可数的点状荧光(大多有1-6个核点),也称为螺旋小体和卡哈尔体。例如抗p80螺旋蛋白。

  • AC-8
    核仁均质型
    (Homogeneous nucleolar)
    无(None)

    核仁呈现弥散荧光,有丝分裂中期板阴性。例如抗-PM-Scl,抗-Th/To。

  • AC-9
    核仁斑片型
    (Clumpy nucleolar)
    中心粒(None)

    核仁和卡哈尔体呈不规则荧光,分裂期细胞表现为染色体周围的环状荧光。如:抗纤维蛋白抗体。

  • AC-10
    核仁颗粒型
    (无)
    核仁斑点状(无)

    间期细胞核仁产生密集、清晰的颗粒状荧光,分裂中期细胞胞浆内最多可见5对明亮的核仁组成体(NOR),分裂期细胞胞浆可呈现微弱荧光。例如抗NOR-90抗体,抗RNA聚合酶I抗体。

  • AC-11
    光滑核膜型
    (Smooth nuclear envelope )
    核边缘,核膜,膜状(nuclear rim, nuclear membrane, membranous)

    细胞核呈现均匀荧光,核周增强;分裂中期和后期细胞的染色体阴性;临近细胞相触部位荧光增强。例如抗板层素B抗体。

  • AC-12
    点状核膜型
    (Punctate nuclear envelope)
    核膜孔(Nuclear membrane pores)

    间期细胞核膜呈现颗粒状荧光,临近细胞相触部位的荧光增强。分裂中期和后期细胞的染色体阴性。例如抗gp210抗体。

  • AC-13
    PCNA型样
    (PCNA-like)
    无(none)

    呈现形态多样的颗粒状荧光,且颗粒大小和亮度不一;在G1期,部分间期细胞阴性,但在S期则有较强的荧光。此外,在S晚期和G2早期的细胞可呈现零星颗粒荧光,核仁偶有荧光,分裂期细胞阴性。

  • AC-14
    着丝点F样型
    (CENP-F-like)
    MSA-3, NSp-II(MSA-3, NSp-II)

    核斑点染色程度有显着差异,G2期染色最强,G1期最弱或无染色。着丝粒体在前中期和分裂中期细胞内呈阳性,展现出多颗排列整齐但小而微弱的色点。前中期细胞多数呈现微弱的核被膜染色。有些血清样本在分裂后期和末期的子细胞分裂中区环 (即中间体,茎体) 则有强烈染色。分裂期细胞的细胞质有广泛染色。

  • AC-29
    Topo I 样型
    (DNA topoisomerase I (topo I)-like)
    Scl-70-样, Scl-86, DNA Topo I(Scl-70-like, Scl-86, DNA Topo I)

    Topo I -样核型可能包含5种亚细胞区域的染色:

    1)分裂间期细胞核呈现细颗粒(AC-4)荧光。

    2)有丝分裂期细胞染色体呈现细颗粒样的增强荧光。根据血清稀释度的不同,有丝分裂期的染色体可能表现为均质型荧光。

    3)有丝分裂期细胞中与浓缩染色体相关的核仁组织区域(NOR)呈现强染色。这种NOR染色可能被明亮的染色体染色所掩盖,因为NORs并不总是在同一聚焦层面上(见下图)。

    4)分裂间期(和有丝分裂期)的细胞胞浆有较弱的荧光染色,呈现为从细胞核向胞浆扩散的微弱的网状结构;一般而言,当血清滴定至较高稀释比例时,可以观察到相对明显的细胞质染色。分裂间期细胞可呈现多种核仁染色,表现为核点型或核周型。核仁染色并不是这种核型的普遍特征。

    在大多数商业化的HEp-2细胞片中已观察到包含这5种要素的复合染色模式,但是在不同的品牌中,每种要素的表现可能会有一些差异。同时检测到全部5种染色模式可能是一个挑战,尤其当只使用一种血清稀释度(如有丝分裂期染色体增强染色会掩盖NOR)或在许多半自动化体系中往往只在一个聚焦面上拍摄图像(如在分裂间期的细胞核中,NOR或胞浆染色不在同一聚焦面)。实用建议,在HEp-2载片进行常规筛查表现为AC-29核型时传统显微镜的设置:如果在常规检查中观察到上述1)和2)的特征提示AC-29,下一步则应该在分裂期的染色体上从不同的聚焦层面寻找3)阳性的NOR染色。接下来,应该评估是否存在4)细胞浆染色及最后评估是否有5)核仁染色。在一些HEp-2载片中,核仁染色仅在载片的边缘区域可见。

    参考文献:

    Dellavance A, Gallindo C, Soares MG, da Silva NP, Mortara RA, Andrade LE. Redefining the Scl-70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pattern: autoantibodies to DNA topoisomerase I yield a specific compound immunofluorescence pattern. Rheumatology (Oxford). 2009;48:632-7.

    Andrade LEC, Klotz W, Herold M, Conrad K, Ronnelid J, Fritzler MJ, von Muhlen CA, Satoh M, Damoiseaux J, de Melo Cruvinel W, Chan EKL.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on antinuclear antibody